韩国专家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消息网7月15日报道(文/田明 陆睿 杜白羽 周思雨)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到来之际,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拉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序幕。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韩国京畿大学教授刘子阳日前接受《参考消息》记者专访时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凸显了中国的政治优势,也意味着中国能够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的飞跃。
中国式脱贫发挥制度优势
“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有能力往前继续迈进。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自我证明的契机。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很多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李熙玉说。
李熙玉认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些与“差距”有关的问题,如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而消除这些差距的最关键方法就是要消除贫困。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已经通过诸多政策方面的努力,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
“我认为,在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国家内开展脱贫工作,并取得如今这样显著的成果,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李熙玉说。
刘子阳认为,中国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解决方案,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在脱贫工作上,用极短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历程。
他说,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造村运动”,使用因地制宜的乡村治理方式,最终基本消灭城乡差别。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村运动”,采用自主协同型的乡村治理计划,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实现了农村现代化。美国在20世纪初开展“城乡共生型”的发展方案,最终实现了由小城镇建设带动乡村发展。
刘子阳表示,各国的脱贫解决方案各有不同,中国的特色是发挥了中国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了上下同心、上下一致、共同行动的磅礴力量。在解决棘手问题、解决大事的关键点上充分体现了国家制度优势。在细节上,精准到位、一个不落的细节把关,也体现了和其他国家在脱贫上的不同。
中国经验给他国提供借鉴
李熙玉表示,短期内实现“快进式”增长的国家,一般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瓶颈。
而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克服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从发达国家角度来看,这意味着中国这一发展中的大国最终成功实现突围。
从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角度来看,凭借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国成为它们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时可以参考的一个成功样板。
李熙玉常年研究中国问题,多的时候一年会出差往返中国30余次,被认为是韩国的“中国通”。他在回忆有关中国决战脱贫攻坚的亲身经历时说,自己曾经参访过广州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通过“城中村”的重建实现城市内低收入群体脱贫的种种努力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重建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的居民并没有被驱赶出原来所居住的城市,而是通过获得政府给予的补贴,实现收入的改善后,作为城市的一员留了下来。在这方面,我觉得对于韩国的老旧街区改造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李熙玉对记者说。
刘子阳认为,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体现了制度的优势和国家的力量。中国在整体发展经济的同时,将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来解决,是一种兼顾全盘、统筹协调的发展思路,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他表示,各国的执政党都应该把公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才是最重要的。“执政党只有长期不懈地为国民办事,这个执政党才可以长久。”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