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鲁迅学”研究新动向
韩国的鲁迅研究发端于1920年《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革命》的发表,此文曾言及鲁迅及其《狂人日记》,也是鲁迅首次进入韩国学界的视野。在鲁迅作品的译介史上,最早的外文翻译纪录就是韩国人创下的,1927年柳基石翻译的《狂人日记》是世界上最早由外国人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而目前《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鲁迅作品的韩译版已多达50余种。虽然最初的韩国鲁迅研究不得不借助日本学界的相关成果,但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当下的韩国“正在成为研究鲁迅最多的国度”。
“鲁迅学”在韩国成为显学由来已久,从20世纪20年代的初步介绍,30年代丁来东《鲁迅和他的作品》和李陆史《鲁迅追悼文》的发表,到1946年金光洲、李容默《鲁迅短篇小说集》的翻译出版,再到80年代“韩国鲁迅”李泳禧对鲁迅思想特质的吸收和运用。从韩国汉学家朴宰雨主导的“国际鲁迅研究会”的成立,到大批学界新锐的涌现,在呈现韩国“鲁迅学”纵向演进轨迹的同时,也展现了韩国鲁迅研究界蔚为大观的丰厚成果。纵览当下的韩国“鲁迅学”研究,可以发现其具有本土性与东亚视野相融合的鲜明特征,同时韩国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推进鲁迅研究的世界化进程,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土性与东亚视野的融合
韩国学界研究和认知鲁迅的视角,与中国学界存在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被殖民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记忆,他们在反殖民和追求自由的心理支配下,以鲁迅思想的本土化为旨归,凸显呼应鲁迅精神的自觉意识。如洪昔杓的专著《鲁迅与近代韩国》,涉及将鲁迅介绍至朝鲜半岛的中国文学翻译家梁建植、在京城帝国大学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的金台俊、留学中国并系统批评介绍鲁迅文学的丁来东、东亚日报社驻上海特派员申彦俊、与鲁迅有过直接会面并将鲁迅影响付诸具体创作实践的李陆史等人。他们在翻译和接受鲁迅作品的过程中,试图获得解读本国历史的现代视角,带有强烈的本土性。而洪昔杓通过对鲁迅接受史的梳理,强化了鲁迅与韩国连带性的本土化视角,最终将鲁迅界定为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和批判意识混合交织的跨视域文化镜像。由此,彻底的自我解剖和透彻的批判精神实现了鲁迅学的韩国化阐释,使鲁迅精神成为韩国现代性演进中可与西方比肩的重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韩国学界也尝试将鲁迅置于“东亚”的广阔视野中,探寻鲁迅思想中超越文化异质性的影响力和穿透力。《鲁迅与近代韩国》一文的副标题即为“为了东亚共存的想象”,将“鲁迅”“韩国”与“东亚”等关键词相联结,凸显韩国学界“鲁迅学”研究的东亚视野。徐光德所著《鲁迅与东亚的近代》一文同样将研究视角投向“东亚”,其主旨在于“追随鲁迅的东亚思想旅程”。作者将焦点置于如何在东亚视野中解读鲁迅,如何通过鲁迅思想眺望东亚的未来。在全面考察鲁迅写作行为和精神中潜隐的“思想”的同时,他们继承了韩国学界提出的东亚论问题意识,重新检验鲁迅在东亚文明中的认识论地位。韩国学者们认为鲁迅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东亚各国在结合自身文化语境进行“释鲁”和“研鲁”过程中,探寻介入自身所处历史和现实的方法,最终赋予鲁迅“东亚共同话语”的文化意义。
推动鲁迅研究世界化
韩国“鲁迅学”研究在与中国鲁学界遥相呼应的同时,并未止步于东亚视角,而是将鲁迅置于更为宏阔的世界视野,致力于从区域视野跨越到全球化视野。“国际鲁迅研究会”的成立及其面向世界组织的一系列学术会议,成为推进鲁迅研究世界化的重要力量。而其主导者和首任会长便是韩国汉学家朴宰雨,副会长为周令飞、藤井省三、张钊贻(Cheung Chiu-yee)和寇致铭(Jon Eugene von Kowallis),会员遍及中国、韩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越南、印度、埃及、德国、奥地利、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至今已在中国、印度、美国、韩国、德国、奥地利、马来西亚等国家成功举办了九届国际会议。其中,在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会议意义重大,标志着在世界顶级大学中插上了鲁迅研究的旗帜,由此“国际鲁迅研究会”逐渐得到了世界主流学界的认可。在世界范围内,团结鲁迅研究的力量,传播鲁迅精神,推动鲁迅研究在世界每个角落开花结果,成为“国际鲁迅研究会”的根本宗旨和努力方向。
近来,在“国际鲁迅研究会”的助力下,以朴宰雨为代表的韩国鲁迅研究界正在将重心置于不同国家间鲁迅研究成果的多向译介,旨在增进学界的交流,推动“鲁迅学”由“东亚视野”走向“世界场域”。事实上,早在2005年,韩国鲁迅研究界就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合作推出了《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其中收录了从韩国学界精选出的17篇论文翻译为中文,成为“中国第一本以域外一国学者的论文结集出版的书”。2016年又推出《韩国鲁迅研究精选集》,收录了12篇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成果,涉及鲁迅传记考述、鲁迅思想剖析、鲁迅作品研究等。
与此同时,中国鲁迅研究成果也实现了韩译,2017年《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在韩国出版,其中收录了孙玉石、钱理群、王富仁、杨义、张梦阳、杨剑龙、张福贵、黄健、孙郁、高旭东等多位中国当代鲁迅研究代表性学者的个人自选集。“精选集”总策划和主编葛涛将其视为“中国鲁迅研究走向世界的新的开端”,强调“韩国不仅是鲁迅先生的著作走向世界的起点,而且也是中国鲁迅研究著作走向世界的新起点”。《人民日报》也撰文称这是中国鲁迅研究学者的著作首次被大规模地翻译为外文,可谓意义深远。韩国学界对中韩鲁迅研究成果的互译,暗合了鲁迅先生倡导的“文字之交”的精神,极大地促进了两国“鲁迅学”的对话和交流,有效推进了鲁迅研究的世界化进程。这不仅代表了韩国“鲁迅学”研究的新动向,而且也是给中国鲁迅研究界最大的启示和镜鉴。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